企业信息

    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

  • 7
  • 公司认证: 营业执照未认证
  • 企业性质:股份有限公司
    成立时间:2008
  • 公司地址: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武宁街道 武五路575号
  • 姓名: 初守军
  • 认证: 手机未认证 身份证未认证 微信未绑定

    关于我们

    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,注册资本4943万元,是一家**从事铜铝复合材料生产研发的民营企业,主导产品有铜铝复合排、圆棒、圆线、扁线,铜包铝线等产品,广泛应用在电力、电子通讯、冶金化工、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等通用及高科技领域。
    孚信达是地区**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,**企业,建有“山东省企业院士工作站”、“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“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”三大研发平台,先后承担2项地区“863”计划项目、1项地区火炬计划项目、2项山东省自主**重大专项项目。
    公司积极响应地区“以铝节铜”战略方针,多年来的技术**不断取得重大突破,不仅荣获地区技术发明二等奖,所提出的“铜铝复合连铸导电排”标准于2017年5月获得ASTM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颁布,成为我国有色金属材料领域的一国际化标准,并起草编制2项地区标准,实现了从标准遵守者到标准**者的转变、行业跟跑者到**者的跨越,对国内乃至**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、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。
    国内外市场推广前景广阔
    公司铜铝复合系列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成员之一**,已被纳入到工信部、*、保监会联合下发的**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目录当中。产品通过了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、地区电控配电设备*中心等*机构的检测认证,并已完成地区电网内部就铜铝复合排在电气设备应用的可行性分析。公司通过了国际电气成员施耐德、ABB公司的**供应商资格认证,正式成为其铜铝复合材料**少见供应商,并已取得LS产电、韩国现代重工、印度LT、土耳其Gersan等国际电气成员的供应商资格认证。在建有年产2万吨铜铝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,现已形成年产5000吨铜铝复合材料产能。
    未来发展规划
    一是加速扩大产能,实现**化布局。公司将抢抓地区“*”战略发展机遇,**在国内布局3—5家生产加工基地,并适时实施**化布局,在欧洲、北美、东南亚等建立分中心,将现有2万吨年产能扩大规模至10万吨,届时将实现年营业收入60亿元以上,年利润总额10亿元、利税12亿元,打造**成员之一的金属复合材料研发、生产、加工基地,带动先进装备、技术、标准等全产业链输出,进一步拓展企业和产业发展空间。
    二是加码科技**,推动可持续发展。孚信达是谢建新院士原发性**成果转化基地,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。公司将依托公司现有平台,由谢院士**共建烟台金属复合材料研究院,争取在3-5年内打造一个**成员之一的**先进金属复合材料与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及成果转化基地,营造一个材料领域的学术生态圈,形成新材料领域人才高地,技术高地;为本地区新材料新技术、高端制造业水平提质增效注入新的活力,同时显着提升**政策资源争取的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。

    主要市场 全国市场
    经营范围 公司主要经营铜包铝复合排,铜包铝棒,铜包铝线, 公司积极响应地区“以铝节铜”战略方针,多年来的技术**不断取得重大突破,不仅荣获地区技术发明二等奖,所提出的“铜铝复合连铸导电排”标准于2017年5月获得ASTM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颁布,成为我国有色金属材料领域的一国际化标准,并起草编制2项地区标准,实现了从标准遵守者到标准**者的转变、行业跟跑者到**者的跨越,对国内乃至**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、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。

    工商信息

    企业经济性质: 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或负责人: 王连忠
    企业类型: 生产加工 公司注册地: 山东烟台
    注册资金: 人民币 1000 - 5000 万元 成立时间: 2008
    员工人数: 51 - 100 人 月产量: 20000
    年营业额: 人民币 500 - 1000 万元 年出口额: 人民币 50 万元以下
    管理体系认证: iso9001 主要经营地点: 全国
    主要客户: 地区电网,电力加工,新能源汽车 厂房面积: 8000
    是否提供OEM代加工: 开户银行: 中国交通银行
    银行帐号:
    主要市场: 全国市场
    主营产品或服务: 公司积极响应地区“以铝节铜”战略方针,多年来的技术**不断取得重大突破,不仅荣获地区技术发明二等奖,所提出的“铜铝复合连铸导电排”标准于2017年5月获得ASTM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颁布,成为我国有色金属材料领域的一国际化标准,并起草编制2项地区标准,实现了从标准遵守者到标准**者的转变、行业跟跑者到**者的跨越,对国内乃至**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、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。